详情信息


02

2021

-

07

【抗疫回顾】回顾牡医红旗医院抗疫的日子系列报道之五:战疫保障


2020年6月17日,是牡医红旗医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的日子。红旗人依然在与新冠病毒博弈,从发热门诊、预检分诊、诊疗收治、患者分区、探视陪护等方面规范管理,优化诊疗流程、创新诊疗手段,在疫情的洗礼中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与此同时,听党指挥,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号召,在牡丹江医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红旗医院常态化参与全市流调、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红旗人秉承战疫中的勇毅精神,哪里有需要,红旗人就到哪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红旗医院承担的国家卫生部重大疫情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医院还是黑龙江省卫健委批复的省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和黑龙江省区域医疗救治中心,承担着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救治任务。医院将继续秉承“精医厚德,崇善为民”的办院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引领医疗服务为支撑,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报告机制,对突发公共卫生做到九早。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指数、就医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用实干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用实干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向前迈进,用实干创造红旗医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顾牡医红旗医院抗疫的日子之五:战疫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后勤建设越来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赢得战略竞争主动的重要力量。” 在军事战场如此,在抗疫的战场上亦是如此。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各方工作,医院成立了转运、物资保障、综合协调、后勤保障、信息、宣传、院感及疫情上报共“八大组”,组成八路战队、开辟八个战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各司其职、无缝对接,保障“红区”医护人员安心救治患者和患者无后顾之忧,实行“闭环”管理,为预防院感筑起牢固的防线,阻止了病毒的传播。由于“红区”外八个战队每个人的辛勤付出和精细保障,实现了“零感染”。2020年6月17日,红旗医院患者全部清零,医院彻底消杀安全后,7月17日正式复工复产,当天患者就排起了长队,许多患者表示一直就在等着红旗医院开诊。开诊后红旗医院患者量居全市首位,赢得了丹江百姓的口碑和信任。

医疗组负责落实新冠肺炎诊疗体系,以及患者数量、分型、病情变化信息报送;同时会诊协调,制定救治方案,为患者100%治愈、零压疮、诊疗零差错立下汗马功劳。

转运组的男医生化身“力工”,连续3天分42车次共转运259名患者,将绥芬河及康安医院境外输入患者全部转入红旗医院集中救治;疫情期间共计转运大件行李8300余件,单日最高工作量600余件,工作时像极了“大白”。

物资保障组为“红区”提供外科口罩、防护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防护靴、防护服共计1114575件;采购各类设备2759件。其中神经内科四病区副主任尹昌浩带领的博士团队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主动申请、无怨无悔做起了“物资保障员”和“搬运工”。

综合协调组保障了各支援专家及哈尔滨医科大学、佳木斯大学、佳木斯市、鹤岗市、齐齐哈尔市、牡医附属二院等共计401名医疗支援队员和红旗医院进入三场主战场519名“红区”人员的生活起居及物品配备。同时,承担八大组的联络衔接工作,确保抗疫工作无死角。

后勤保障组负责两次腾空改建;同时,为住院患者、医护人员、全院工作人员共提供营养套餐15588份;承担病区保洁、垃圾清运、医院安保工作,保证了院区“闭环”管理,阻断病毒传播。

信息组在医院腾空后,将全院100多台医疗办公电脑全部集中到“红区”医生的清洁办公区安装、调试,保证了新冠肺炎患者电子病例及时书写。同时负责全院人员调配、考勤,确保各岗位人员充足。

宣传组负责红旗战疫报道。各大媒体发布的照片、视频、文字素材全部由宣传组提供,避免记者进入“红区”采访。疫情期间,红旗医院在央视新闻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累计发稿1000多篇,制作发布视频50余个,全民阅读量累计近6千多万。

院感及疫情上报组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流程、完成全院员工培训、感控监督、病房改造设计及医院院内各个区域的消杀等工作,为战疫取得“零感染”构筑了防控安全网。


 

相关下载